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学心得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

时间:2024-02-21 11:57:40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0篇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0篇

当我们受到启发,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,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,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。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

学校组织我们听骨干老师上课,我听了谭益姣老师、田春丽老师和沈菊芳老师三位优秀教师的课,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,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。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。

一、教师语言有魅力

当我听着谭老师、田老师和沈老师的课时,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,能带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,深入人的心灵深处……在五年级人教版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》这一课时,谭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富有哲理的话,让学生欣赏,再声情并茂地朗诵,用语言勾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。教学是一门艺术,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,谁能将它演绎得好,就能抓住学生的心。再者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,让学生感悟到:成功是一种态度,只要带着希望出发,成功就会越来越近,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。

二、积极倡导“自读感悟、开放引导”的课堂

新课标中说到: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,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。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,应该是一个“先学后教、先读后导、先放后扶”的过程。”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。

三位老师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:

1、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;

2、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;

3、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。

三、评价语言的收获

三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、适时、到位,老师评价语言丰富,适时、到位,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:通过看看,听听,生活中就会学习;有问题(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疑惑)就说明你在思考,没问题才是有问题……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,听起来顺耳、自然,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、激励,别说孩子了,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,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。

三位老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,体现了“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”。她们的课不但具有“灵”性, 很扎实。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文化素养很重要,需多多读书,不断丰富自己吧。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,也是促进,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,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,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。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

《小珊迪》这篇课文的教学,我就抓住了两个重点问题,一是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?”,二是“小珊迪有那些优秀品质?”

在教学第一个问题的时候,小珊迪想卖出火柴,他的语言和态度发生了变化,从“请求”

到“气球”。学生的理解可能有难度,或者说让学生谈理解也没有什么意义,于是,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:

“同学们,谁愿意把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话读一读”(这时站起来的学生很多)我就趁机告诉学生“现在你就是小珊迪,你去求一求听课的老师吧。”

对于这样的一个环节,有的老师认为不需要。我觉得可以需要,而且这恰恰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体现,这时在开发课程资源。《语文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中明确指出:“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,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、用语文的意识,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。”

我觉得,学生的教材,不应该是唯一的课程资源,也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,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。那些听课的老师,我认为就可以作为课程资源,学生可以利用它们发展,创设一个情景,让学生扮演小珊迪,让老师成为课文中“有钱的先生”问什么不可以呢?

有人说“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”,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利用这些资源,挖掘这些资源,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。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

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,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。《语文新课程标准》中提出: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,是认识世界、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。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,主要是写人、记事和描写景物。

写作素材源于生活。如果学生生活丰富,见多识广,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。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。农村小学生怕作文,厌作文,感到作文难写,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,觉得无话可说,无内容可写,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,空洞无物。

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,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,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,我有以下体会。

一、会学生,发现写作素材。

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: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;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;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……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。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,必须让他们实践。例如:秋天到了,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,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。华而不实,空洞无物。后来,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,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,并把所看到、听到的、想到的记下来。第二天上作文课时,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,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,接着我说,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,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,足足说了近10分钟。最后,我才说,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!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!所以我总结出一条:要想写好作文,就要实践!

二、具体事中,悟出“真情”。

小学高年级习作中,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。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,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“假”。习作中,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,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。因此,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,必须激发学生的“真”感情。

要让学生在习作中,把他们的个性、情感得以发展、想象、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,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,呵护真情。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,在课堂上,在课外,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,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……向他们表达我们的“真”情感,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,让学生逃出“四角天空”的困境,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,激发出他们的“真”情来。前段时间,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《柳月弯弯》,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,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。看完影片后,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,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,让你感动。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,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,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。完成写作后,我从孩子们习作中,读出了“真”情。

三、加强课外积累,扩充素材。

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,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,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。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,阅读面很窄,除了课本和读本外,几乎没有课外书。基于这种情况,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,扩充学 ……此处隐藏3897个字……诵读古诗文到美读白话作品。同时,我也体会到了诵读技能的三个用途,一是用于备课,二是用于堂上示范,三是用于创设“诵读课”。刘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深刻阐述了诵读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,一是要处理好疾读与缓读的关系,二是处理好平实地朗读与美读的关系,三是处理好范读与点拨的关系,四是处理好诵读与涵咏的关系,五是处理好诵读的扎实与灵动的关系。

通过学习,我深刻明白了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。今后,我将在克服学生诵读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同时,自己也得加强诵读基本功的训练。因为,要给学生一滴水,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,也只有教师的诵读水平提高了,才能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,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,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。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

在“春的使者”招引下,4 月19日至21日,受学校的派遣我前往成都参加了中国教育梦——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,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、武琼,张红,吴勇,宋运来的作文课及讲座。两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荡着、澎湃着,甚至可以说是震撼,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,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。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,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。

一、课堂教学引导得法、精彩纷呈

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,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,无论是贾志敏老师的示范课《古文今译》,还是武琼老师的的《活动作文》,或是张红老师的作文教学《观察作文》,以及宋运来老师的《新编乌鸦喝水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,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,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,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,印象最深的还是贾志敏老师的《古文今译》,从一篇37个字的古文编写出500字现代文,让我知道了原来听课也是一种享受。四十多分钟的课堂,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贾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。他不断地让学生听后复述,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;他要求学生听四句话后写下来,并且有具体的要求:字要写工整,标点写完整。在学生写的时候,贾老师边巡视边说:坐得正坐得直的小朋友字写得好。马上,学生的腰板便都挺得直直的。此外,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,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,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。其次,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、层层深入,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,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,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。第三,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,去发现,并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。

二、专家报告见解独到、引人深思

本次活动之二就是名师们精彩讲座。贾老师告诉我们,作文课堂要以“学生为主,以训

练为主,以激励为主”的风格。在作文教学中要形成“高、真、活、实”的特色。使一节枯燥的作文课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。宋运来老师在讲座中送给了我们几个耐人寻味的字“能说会道,顺意写作”,他告诉我们,首先要知道一篇作文为何写、写什么、如何写、如何评等几大特点,使我茅塞顿开。各位专家们各有特色,使我受益匪浅。

在参加完活动后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几位特级教师犹如春的使者,插下春的种子,传播春的讯息,唤醒冬眠的动物,踏破河床的厚冰,并用她那灼热的情感,融化了大地的冬雪。名师的成长道路让我深深地明白:未来的教学路还很长很长,只有自身成长起来,强大起来,前面的道路才会宽广,未来才有希望!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

这次的培训给我印象非常的深刻,觉得自己在教学的路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,其实做为一节课也好,做人也好,都要灵活机动,活学活用,不要做一个固定扳手,教学有法但无定法,那种只知人亦亦云,没有变通的永远是不能可能发展,上课也好,只要紧跟时代的步伐,让我们的上更有活力,只有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实际,注重生成,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。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,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,掌握学习方法,提高基本技能,接受熏陶感染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;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,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,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,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。

新课程中也说到: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,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,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,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,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。可事实上,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?此外,老师也告诉我们: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,发展他的优势智能,为他们的“成才”提供方向,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。

最后,就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,要有责任心,要有爱心,要有童心,要有热心,只有这样我们孩子才能健康,茁壮的成长。

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

第二单元开始学拼音,我感觉自己在备课上更下功夫了,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教过一年级,所以总害怕自己的教学不合低年级孩子的“口味”,从6个单韵母到接触到声母,再到开始学习双拼音节,我用了一星期的时间,在我看来,这些东西其实挺简单。可是我错了!

有一天,我检查自己的妞妞的作业,让她给我拼读两拼音节,她竟然一个都不会,竟然眼睁睁地看着拼音,张不开嘴,我本想发脾气,听到妞妞低声说“妈妈,我不会。”瞬间,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我很诧异!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,平时小脑袋还是挺机灵的,学什么东西并没有那么吃力,现在她一个都不会读,也许,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难点!以前只是听低年级老师说过,拼音的四声学生容易弄混,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,会不会我班的学生掌握的也不好?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。

第二天再上课,我一改前边的齐读的方式,开始单个提问,果然发现一堆的问题:的发音不标准;四声有些学生分不清;双拼音节拼不成……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这些我都教了,可是孩子们竟然不会?我得找找原因!

课后,我细细琢磨,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:

1、多年来从事高年级教学,自己认为拼音很简单,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情,高估了学生的水平,教学时强调不够,要求不严。

2、课堂上为节省时间,多采用齐读的方式,使得部分学生滥竽充数,给老师造成会读假象。

3、平时练读太少,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找到语感。

4、aeiuv的四声教学不够扎实,导致开始学习双拼音节时有的学生摸不着头脑。

针对我发现的一系列问题,在随后的教学中,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。课堂上我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读,先是领读,然后分组比赛读,开火车读,击鼓传花读,不同形式的读让我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弱点,哪个容易弄错,哪个容易搞混,我会再挑出来单独教,重点教。在设置各种游戏的同时,我还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,使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熟悉每个字母的读音。教学挂图、课本插图、拼音卡片我也充分利用,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,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。

总之,一年级拼音教学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,这就需要我以后多多研究,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。

《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0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